相信每個女人都覺得快樂很重要,可快樂又是如此的不可捉摸。
今天讀了一篇小短文,它幫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答案:生活中,我們受自己的思想、信念和價值觀的操控太嚴重了,以至于在生活當中,我們始終做出一些和追求快樂、幸福相違背的事情。
比如說 ,總有人會對周圍的朋友有怨言。因為他們覺得朋友“應該”要怎么樣怎么樣。問題是,很多人的朋友就是無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種支持和愛,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求朋友的認同而不自知,永遠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刻。其實,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自己的朋友——你想要的那種朋友,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。作為一個女人,我們能不能慈悲、溫柔地對待自己?如果我們對待自己都是沿襲了朋友對待我們的那種方式,你認為的不尊重、嚴苛、不體貼,那我們怎么可能要求別人對我們好呢?
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對待,那你值得別人如何去對待呢?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,沒有誰比誰優越,我們的價值其實取決于我們怎樣對待和看待自己,這是決定我們如何被人對待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這是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系,而另一方面,我們與自己下一代的關系往往也是困難重重。有一天,我的表妹說,她老為了孩子練琴而和孩子鬧矛盾。她承認,如果要她每天堅持坐在那里練一小時的鋼琴,她也會很痛苦。我笑著問:“那為什么你要強迫孩子練呢?”
她理直氣壯地說:“當初是她要求練琴的,我跟她說好了,一旦做出決定,就要堅持到底!
我又笑了,說:“一個五歲孩子做的決定,你就要求她堅持到底,這是不是有點兒過分了呢?”
她毫不讓步地說:“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堅持到底,不能半途而廢,我要教導孩子做到這一點!
我又問:“那么你做到這一點了嗎?你每一件事情都堅持到底,沒有半途而廢嗎?”
許多人往往就是這樣,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卻要強加于其他人身上,強加于孩子身上,難怪孩子和你都不快樂!
其實,開始一件事情就要堅持到底,這是真的百分之百的正確嗎?
佛主當初選擇以苦行的方式來修道,最后他放棄了,換了一種方式才在菩提樹下悟道。如果他堅持苦修到底,可能在成道前就‘掛’了,今天就沒有釋迦牟尼佛作為我們成道的榜樣了。還有我們的軒轅黃帝,他拜了幾十個師父才真正悟道。如果他堅持拜一個師父到底,可能我們就看不到《黃帝內經》這本千古奇書了。
在我們周圍,不乏同意此看法的,可是經常卻很難放下。有些信念和價值觀是根深蒂固的,一時間,我們很難丟棄,即使它們讓我們不快樂,即使我們知道它們未必是正確的。但是,當你能夠拉開距離檢視它們的時候,就說明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了。
也許有一天,當你不快樂夠了,試著放下那些被寶貝多年視為圭臬的價值觀和信念。那個時候,你會發現天空是如此寬廣,空氣是那么新鮮,你會初步嘗到自由和解放的滋味。
當然,放下不等于放棄。曾經看到過一則小笑話:一想到學習就不快樂了,一不快樂就不想學習了,一不學習就又快樂了,一快樂一天又過去了。
我們所想擁有的快樂并不簡簡單單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快樂,而是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,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,外界是奪不走的。所以,學著做一個會快樂的女人吧。
(客戶服務部 梅燕)
